宁波体检服务平台

沙眼

名词解释: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预防: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洁。
控制沙眼: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沙眼的四个要素即SAFE战略。SAFE由四个英文字头组成,S=Surgery手术,A=Antibiotics抗生素,F=Facial Cleanliness洁面,E=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改善环境。具体内容如下:
S手术矫正沙眼性倒睫:用双层睑板旋转内翻矫正术使磨擦角膜的倒睫向外翻转,可防止睫毛磨擦角膜进而引起进一步丧失视力,这是有效的预防沙眼性盲的“最后机会”,并且是最急需采取的行动。
A抗菌素治疗活动性沙眼感染人群:定期检查和治疗活动性沙眼患者是很重要的,活动性沙眼病例1%四环素眼膏涂眼每天两次,用药六周。
F洗面和清洁眼部:增加洗脸的次数以保持面部清洁可有效地防治沙眼,同时要注意毛巾和脸盆专人专用,以防沙眼微生物相互传播。
E环境的改善(水和卫生)以消灭沙眼:改进水的供应、卫生和居住环境(包括垃圾的处理、消灭苍蝇、睡眠区的分隔与通风),能够预防沙眼,这是控制沙眼中需长期进行的最艰巨的工作。
危害:
1、沙眼引起不孕:
一些人误认为沙眼是沙粒吹入眼中引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感染了衣原体而造成的一种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性眼病。这种衣原体不仅能引起沙眼,还可能导致女性不孕
女性不孕,尤其是输卵管性不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真正开始把不孕当做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结果来认识,这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很早以前人们就曾经注意到结核杆菌以及淋病球菌的感染为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当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沙眼衣原体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这一原因引起的不孕开始在不孕病人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已证明,这种生殖感染性疾病起源于宫颈管,可波及腹腔,于输卵管内腔、伞端以及周边发病,造成粘连,以致对拾卵和输送卵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妨碍妊娠。经调查妇科门诊病人发现大约10%能够检测出沙眼衣原体。而且,年龄小的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随着性伴侣人数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青春期的少女,其抗原检出率相当高。因为正处于未生育年龄,对以后的妊娠和分娩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2、沙眼引起失明:
得了沙眼,如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有的可能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睑内翻倒睫。重症沙眼由于睑板肥厚变形,使睑缘向内卷曲,睫毛也随之内倒(倒睫毛),像毛刷一样在角膜上刷来刷去,久而久之使角膜上皮损伤,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形成角膜溃疡,继之角膜发生混浊、斑翳,甚至白斑,俗称“白蒙”,严重影响视力,重者失明。
2)角膜血管翳。沙眼在侵犯结膜的同时,角膜上缘往往也被累及。可发生水肿,点状浸润,并有成排的新生血管长入角膜浅层,严重时可波及整个角膜,视力受到严重破坏。
3)眼球干燥,睑球粘连。患沙眼时,由于结膜全面瘢痕化,使睑部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液)遭到破坏,眼泪减少或根本无泪,角膜干燥,有的发生溃疡,结膜粗糙不平,重者形似皮肤,覆盖整个角膜,眼球转动受限,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洁面
通风环境
扫一扫报告解读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到周五 8:00-17:00

客服QQ

体检热线
0574-89119527
0574-873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