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
名词解释:
肛门是肛肠的末端,也是人体的一种器官,它位于臀部之间。
主要作用:
(1)释放出人体中的废气,即排遗。
(2)排泄出人体中的废物,即排移。
(3)把排泄物夹断。
肛门需要勤清洗,常见疾病为痔疮。
肛门解剖图
肛门的结构:
肛门是消化道末端通于体外的开口。平时紧闭呈一前后纵裂,排便时扩张呈圆形,直径大约2~3厘米。肛门部的皮肤呈黑色,皮内有行囊、汗腺及皮脂腺,常因肌肉收缩,形成许多放射形的皱襞。
常见疾病:
肛门是肠道末端的出口,致使这块弹丸之地饱受疾病困扰。最常见的肛门疾病有下列几种:
肛裂:
肛裂肛门及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称为肛裂,好发于肛门后部。常常因粪便过于于硬而导致肛管皮肤破裂所致。偶然发生肛裂时,因伤面较小可以自愈。如果大便经常干硬,反复发生肛裂,则难以愈合。病人大便时会感到肛门疼痛如刀割,粪便上沾有血渍或有少量鲜血流出。肛裂多因干硬粪便引起,排便时创口受到粪便的刺激和摩擦,引起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中医称肛裂为“肛门裂疮”、“裂口痔”、“钩肠痔”,认为是由于血热肠燥,大便干结,排便时暴力怒贵,损伤肛门所致。肛裂一般分为初期肛裂和陈旧性肛裂。如果在排便时肛门部有刺痛感,同时伴有滴血,血色鲜红,量不多,用手分开肛门可看见放射状的裂口,就可以认为患了初期肛裂。如果初期肛裂经久不愈,经常发作,便后疼痛时间延长呈周期性和间歇性,大便排出困难,肛门部裂口变深并有外痔者,那就是患了陈旧性肛裂。
脱肛:
脱肛直肠粘膜等组织自肛门脱出称为脱肛。表现为大便时有粉红色的物体脱出,呈倒悬的宝塔状,有时呈柱状。有一圈一圈的螺旋状环形皱痕,表面有许多粘液,有时混有血迹。摸上去质地柔软有弹性。大部分无疼痛感觉。轻者便后可自行缩回,重者需要用手压迫送回,脱出物送进肛门后肛门部平整。脱肛大多发生在体质虚弱的妇幼老人,尤其以小儿多见。自己可根据便后有肿物脱出、不疼痛、无鲜血、脱出物呈粉红色螺旋状、质地柔软等症状来诊断此病。脱肛多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疗多采用补中益气升提之法。
肛瘘:
由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经久不愈而演变所致的肛瘘,其内口与直肠相通,外口露在屁股的皮肤上。如果肛瘘的外口封闭,而脓肿又反复发作,可在屁股上形成多个外口。故一旦发生肛瘘,进行早期诊治极为重要。肛门瘙管简称肛瘘,即肛门周围有一个或数个外溃口,肛门直肠内亦有一个或几个内口,内外口之间有管道相通,时有脓水从外口流出的疾病。其常常由肛门直肠周围成瘘性脓肿发展而成。一般可根据有肛周脓肿的病史、肛门周围有溃孔、经常有脓水流出并有间断发炎肿胀疼癌等的情况,可初步判断自己患了肛门瘘管病。中医认为肛瘘是由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所致。
痔疮:
痔疮又叫痔核,肉眼看来是长在肛门部的肉疙瘩,小的如黄豆大,大的可比蚕豆或黑枣大,数量一个到数个不等,大小不一。痔疮是直肠下部及肛门管壁内静脉丛扩张、弯曲、隆起成团的一种血管瘤,多为良性疾病,一般不会癌变。痔疮通常有三种类型:内痔、外痔和混合痔。这是根据肛门处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齿状线来区分的。生于齿状线以内者,称内痔;生于齿状线以外,或突出于肛门外者,称外痔;如齿状线上下方均有痔核突出,并联成一体,则称为混合痔。内痔一般没有疼痛症状,唯一的表现就是大便后便血,颜色鲜红,出血似滴状,也可为喷射状。有时有软性肿物脱出,便后能缩进肛门,粪便形状、色质正常,粪块内无脓血。由于经常发作,可引起慢性失血,造成贫血,出现头晕、心悸、面色发白、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全身症状。外痔以发痒、胀痛、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在肛门边缘可以触摸到隆起的软性肿物,大便后肛门部粪便不易擦干净,劳累或大便干燥时便后门部不适、疼痛,但无出血现象。外痔中最常见的是血栓外痔,是因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渗入结缔组织内结成血块所致。起病较急,疼痛剧烈,触痛明显,往往在排便、行走、咳嗽时症状加重。混合痔表现为大便时经常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便后还纳一部分,伴有少量出血,肛门部潮湿,有分泌物污染内裤,肛门缘可摸到软性肿物。
肛窦炎:
是指肛窦与肛隐窝发炎。在距门缘5厘米左右的地方,直肠上有许多象漏斗一样的小隐窝,医学上称为“肛窦’。它容易存积粪便,藏污纳垢,细菌便乘机侵入而导致肛窦发炎。此类病人的肛门内有刺痛感和灼热感,大便时疼痛加剧,可向会阴、骶毛骨放射疼痛,伴有少许粘液或鲜血排出。
肛门水肿:
此类肛病多见于成年女性,是由于肛门静脉丛扩张,导致血管内液体渗入肛门组织间隙而形成的。病人可突然发现肛门肿起、脱出、红肿、疼痛或感到轻度发痒。预防各类肛门疾患的关键,是要养成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每晚坚持用热水洗涤肛门,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内裤要勤洗勤换,保持肛门清洁。如肛门发现有异常,千万不要顾及面子,怕羞,而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
肛周脓肿:
先由肠内致病菌侵入肛隐窝而形成肛门周围发炎,也叫做肛门周围炎,继而发展成肛门周围脓肿。病人会感到局部疼痛、红肿,有的全身发冷发热、食欲不振或便秘。肛周脓肿肛门周围局部红肿疼痛,溃破后流出黄色稠厚而带粪臭的脓液,称为肛周脓肿,是由于局部感染所引起。开始时先感到肛门部出现一个小硬块,坠胀疼痛,肛门部难受,继则出现红肿,局部皮肤发烫,疼痛加重,全身可出现倦怠不适、食欲不振、坐卧不安、夜寐不宁的体温升高等症状。深部脓肿还会引起会阴部和尾骶部胀痛,出现恶寒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一般1周左右脓肿即可形成。可以根据发病急、肛周皮肤发觉、局部触及肿块、压痛明显、溃破后有脓血流出等症状,对肛周脓肿进行自我诊断。肛周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认为是由于湿热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或肛门破损感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
肛门保健:
肛门疾病会给人的身体和日常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因此,为了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应高度重视肛门的保健。那么,应如何做好肛门保健呢?
一、应养成每日排一次便的习惯,时间最好选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或看报,也不要与人谈话,并应将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做到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二、应保持肛门的清洁,在大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另外,每隔一星期在大便后可用温热水清洗肛门,一次洗5-10分钟左右。在清洗肛门时不要使用强碱性肥皂,同时可顺便做一下肛门保健操。其方法是:在右手食指上套上指套,在指套上涂抹少量的红霉素软膏,然后用食指在肛门口处按摩10-20下,再将该手指慢慢伸入肛门内,一直伸到不能伸入为止,然后将伸入肛门内的手指向前、左、右、后四个方向扩张肛管,用力要适中,可扩张2-3分钟左右,然后擦干肛门(有痔疮的患者此时可在患处涂抹痔疮膏),站起身来,将肛门用力向上提缩20-30下。
三、应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发痔疮,影响排便。每天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这样做能起到润滑肠道、刺激肠管蠕动的作用,有助于缓解便秘。
四、要注意饮食卫生,积极预防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以减轻肛门的压力。还要注意不可随便使用泻药,因为泻药会使肛门括约肌丧失主动收缩的能力,造成肛门失禁。 五、老年人应避免久蹲、久坐、久站,要勤换体位,加强身体锻炼。
总之,肛门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要通过改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的饮食及加强肛门功能锻炼等方法对肛门进行保健,以避免各种肛门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