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6月份健康防病提示2019-05-30 08:59
六月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防病提示
六月份进入初夏, 开始了江南的梅雨季节。此期本市的气候表现为气温升高、闷热、潮湿,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开始活跃,正是蚊媒传染病、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因此,提醒广大市民做好疾病的预防。
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积极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俗称花斑蚊,早上、中午、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由于登革热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防蚊和灭蚊是唯一的预防措施,室外要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清除轮胎积水,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清除伊蚊孳生地。室内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同时提醒即将要到东南亚国家去旅游的市民,在旅游期间要做好防蚊叮咬的措施,如穿长袖衣裤,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等方法防止蚊叮咬,避免感染登革热。
感染性腹泻是由包括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本市发病高峰期为6-9月份;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次数一般一天10次以内,重者一天内可达几十次,大便性状常见有稀便、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粘液便等,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等不同症状或体征。
市民应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不吃生、半生、不洁、变质腐败食品,食用烧熟煮透食品;做到勤洗手;搞好家庭室内卫生,防止发生感染性腹泻。若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三、预防生产性和其他接触途径引起的农药中毒
随着天气炎热,农药使用逐渐增加,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每年5月份开始农药中毒报告病例逐渐上升,6~9月份为发病高峰,高峰月报告发病数约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50%。中毒类型以非生产性中毒为主,约占86%,市民应该:
1.禁止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和中药材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等19种高毒农药。
2.科学施药。一要选用新型的施药器械。二是用药量不能随意加大,严格按推荐用量使用。三是用水量要适宜,以保证药液能均匀周到地洒到作物上。四是对准靶标位置施药。五是避免晴热高温的中午和大风天气施药,施药时应站在上风向作业,做好个体防护,施药后及时洗澡。六是坚持“安全间隔期”,即在作物收获前的一定时间内禁止施药。
3.农药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安全,防止中毒。一要严格保管剧毒、高毒农药,最好加锁存放。二要保存好农药处理过的种子,不得使用装过农药的空药瓶、空箱和空袋来存放油、酒和其他食品。三是蔬菜、水果、茶叶上不能使用高毒和剧毒农药。禁止将废弃农药和药液倒入江河、水井等水系中。四是农药与粮食、食品和饲料等一定要分开保存。家庭存放避免农药随处可拿,减少误服和自杀事件发生。五是禁止乱用、滥用农药防治蚊蝇、体虱、跳蚤、蟑螂等,避免使用农药治疗各种皮肤病。
4.一旦发生农药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不太熟悉的农药最好携带上说明标签。
- 上一篇:如何预防“三高”?
- 下一篇:【放假公告】2019年端午节各体检中心放假安排